“今天我主要结合《煤矿安全规程》《煤矿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》等相关规定,与大家共同探讨我们近期在监察执法工作中遇到的,关于带式输送机各项保护的一些问题……”近日,监察执法三处举办第三期“全员上讲台,理论人人讲”学习研讨活动,监察员刘杰杰上台为大家主讲。
这样的学习研讨,监察执法三处此前已举办了两期,由监察员根据自己专业特长,结合监察执法工作汇总遇到的难点、疑点问题,有针对性地确定讲课主题和研讨方向,在研讨活动中深度探讨。
为了作好主题讲述,主讲监察员提前收集了大家在监察执法工作中遇到的难点、疑点和存在的争议,整理了关于带式输送机各项保护的国家标准、行业规范以及安装图片,精心准备学习课件。
在台上,刘杰杰重点讲解了电感式、滚轮式速度保护装置,热电偶感应式、红外线传感器温度保护装置的安装标准与试验方法;全面讲解了对带式输送机与煤仓、溜煤槽等不同搭接方式下堆煤保护装置的安装标准等。
“热电偶感应式温度保护传感器与被测点发热处的距离只能是10—15mm吗?远一些、近一些有啥影响吗?”讲解过程中,新招录的一名监察员提出了疑问。
“这个是属于间接测量,监测的是发热点10—15mm处的环境温度,如果距离太远热量就传导不到传感器了,距离太近传感器又容易因机械振动被碰撞。当然,我们也可以直接测量滚筒表面或滚筒内壁温度,那就需要把传感器嵌入到相应部位,监测位置不同,报警温度也不同。”主讲监察员立即解答。
“我们前年在一个煤矿遇到过类似的问题,当时煤矿就是安装的距离过大,我们还在矿井地面做了试验,距离超过15mm就不能动作。”另一名监察员作了补充。
根据对“全员上讲台,理论人人讲”研讨的规划,监察执法三处将在每周的学习中陆续开展,每期由一名监察员主讲,通过边讲解、边提问、边讨论,促进了疑点的解决,丰富了监察员专业知识,提升了监察执法能力。